新万博体育下载_万博体育app【投注官网】

图片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 > 小学资源库 > 教案 > 小学数学教案 >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正文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2009-06-09 08:31:29     下载试卷     标签:应用题 小数

  一、教学过程: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二、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弄清运算顺序。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准备题:

  56 + 144 ÷12 × 27            486 - 408 ÷ 24 + 70×16

  1、抽两名学生说一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

  2、抽两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3、校对,错误的找出原因。

  B、导入新课:

  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可以延伸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顺序。你想一想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的四则混合运              算顺序怎样?

  C、讲授新课:

  例1: 0.38 + 9.62 ÷3.7×5.4

  提问: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同级运算要怎样计算?

  3、此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4、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0.38 + 9.62 ÷3.7×5.4    (板书)

  =  0.38 + 2.6 ×5.4

  =  0.38 + 14.04

  = 14.42

  例 2: 8.74 - 8.74 ÷2.3 + 700×0.03

  1、尝试练习

  2、说说计算过程

  3、思考:为什么这两步 8.74 ÷2.3 和 700×0.03 可以同时计算?

  8.74 - 8.74 ÷2.3 + 700×0.03

  =  8.74 - 3.8 + 21

  =  4.94 + 21

  =  25.94

  D、巩固练习:

  1.5 ×8 + 3.6 ÷9            20 - 2.5×4÷8 + 3.25

  1、先让学生说一说两题的运算顺序。

  2、要求学生能用口算的用口算算。

  3、纠正学生中错的问题。

  E、应用题练习:

  P - 50 第二题。

  1、先让学生弄清题意,求什么?

  2、这道是什么类型的应用题?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F:名师会诊     计算比赛

  G、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内容?应该搞清运算顺序,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G、布置作业:

  P - 50第一题和第三题。

  课后小结:本课内容很简单,我放手让学生完成,然后让他们说说计算的注意点,学生学得也比较自信。针对计算中很容易出现错误,我进行名师会诊       计算比赛等活动,提高计算能力。

  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一、教学目标:掌握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二、教学重点:掌握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弄清有括号的运算顺序。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准备题:

  19 ×(935-875÷ 25)       [51÷(120 -103)+24]×64

  1、先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

  2、让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B、导入新课:

  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有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相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C、讲授新课:

  例 3 :4.38 ÷ (36.94 + 34.3×0.2)

  提问:1、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什么?

  2、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 。校对。

  4.38 ÷ (36.94 + 34.3×0.2)

  = 4.38 ÷(36.94 + 6.86)

  = 4.38 ÷ 43.8

  = 0.1

  例 4 :   [(5.84 - 3.9 ) ÷0.4 + 0.15] ×0.92

  提问:1、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独立完成。校对。

  3、做错的说一说错的原因。

  [(5.84 - 3.9 ) ÷0.4 + 0.15] ×0.92

  = [1.94  ÷0.4 + 0.15] ×0.92

  = [4.85 + 0.15] ×0.92

  = 5 ×0.92

  = 4.6

  D、巩固练习:

  1.8×(1.4 - 0.26 ÷2)           [7.6 - 5 ×(0.3 + 0.9)]÷10

  1、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2、抽两名学生板演。

  E、课堂小结:

  在既有中括号,又小括号应该先算什么,再什么?

  F、布置作业:

  P - 52 第一题、第二题和第三题。

  课堂作业本

  练习 十一

  一、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掌握方程的解法。

  3、学会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二、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学会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三、教学准备:卡片和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口算训练:

  6 + 4.4 =       0.01×80 =        7.4-0.9 =      6.3÷0.63 =

  2.3×5 =        0.4×0.5 =        0.2÷0.04 =       5÷0.02=

  18.6-6 =      5.4 + 6 =         9-1.35=        0.3×0.05 =

  1、以小组开火车形式看口算报得数。

  2、错的说一说错的原因。

  B、比较训练:

  8 -0.8 ÷5 + 0.24 ×9

  8 -(0.8 ÷5 + 0.24) ×9

  [8 -(0.8 ÷5 + 0.24)] ×9

  1、说一说每题的计算顺序。

  2、括号有什么作用?

  3、抽三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帮助学困生。

  4、校对,错的说出错在哪一步?

  C、求未知数:

  7.2 + X = 15.4                  X - 0.8 = 3.6

  1、抽两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2、说一说每题求X的依据什么?

  D、应用题:

  P - 53   第五题:

  1、说一说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先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两人相互讨论。

  3、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4、 42 ÷1.5 表示什么?  42 +  42 ÷1.5 表示什么?

  E、布置作业:

  P - 53    第三题。

  《课堂作业本》

  练习 十一 (二)

  一、教学目标:1、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学会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二、教学重点: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学会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简便运算:

  0.27 ×99 + 0.27               0.25×1.25×40×8

  (0.25 + 2.5 + 25)×0.4       8.4 + 7.66 + 2.34 +1.6

  1、抽四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2、说一说错的原因。

  B、四则混合计算:

  8.4 -8.4×1.5÷18

  (1 - 0.99)×(38.6- 8.6)

  [0.05 ×(83 + 117)]÷(9.6-5.6)

  1、先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2、抽三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3、校对,错的订正。

  C、文字题:

  2.5 乘以 6.6与1.4的和,积是多少?

  1、求什么?积是哪两个数相乘?

  2、所以我们要先求什么?

  3、列式计算。

  D、应用题讲解:

  P - 55 第十二题:

  1、要求平均每天的营业收入四月份比三月份多多少元?我们                      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2、四月份每天怎么求?三月份每天怎么求?

  3、四月份为什么要除以30,而三月份要除以31呢?

  E、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练习了哪些内容?哪些方面还掌握的不够呢?

  F、拓展题:

  先让学生讨论完成。

  G、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三步应用题(一)

  一、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三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

  2、学会用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应用题。

  3、初步掌握应用题的检验方法。

  二、教学重点:掌握三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

  难点:学会用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应用题。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准备题:

  一个玩具厂计划生产4.2万辆玩具电动车,已经生产了2.4万辆,余下的4天完成,平均每天应生产多少万面万辆?

  1、用用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同桌互说)

  2、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B、讲授新课:

  例1 :  一个玩具厂计划生产4.2万玩具电动车,已经生产了6天,平均每天应生产0.4万辆,余下的4天完成,平均每天应生产多少万辆?

  1、学生审题,比较例1与准备题的不同在哪里?

  2、准备题已经生产的算盘面数是已知条件,则例1是未知。因此

  此题的第一步应先算什么?

  3、要求已经生产的算盘面数可以通过谁来求出?

  4、现在知道已经生产的,又知道玩具电动车4.2万辆总数,可以求出什么?

  5、让学生说一说解题的思路?在列式计算。

  (4.2 - 0.4×6 )÷4

  =  (4.2 - 2.4 ) ÷4

  =  1.8 ÷4

  =  0.45 (万辆)

  6、做完应用题以后,我们还要什么 ?怎么检验?

  答:平均每天应生产0.45 4.2万辆。

  7、解题思路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C、巩固练习:

  试一试: P - 57 第一题和第二题。

  1、这两道题讲的是同一件事情,但有什么区别?

  2、学生 叙说解题思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3、独立试题并口头检验。

  D、课堂小结:

  解答应用题我们首先要分析数量关系,弄清题意。

  E、布置作业:

  P - 57 第一题、第二题和第三题。

  三步应用题(二)

  一、教学目标:1、掌握三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数量关系。

  3、掌握应用题检验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掌握三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

  难点: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数量关系。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准备题:

  每张方凳8.5元,每张课桌的价钱比每张方凳贵37.5元,买540张,这样的课桌要多少元?

  1、审题,求什么?总价等于什么?要求总价我们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2、课桌的单价通过谁来求?

  3、让学生说一说解题的思路,然后列式计算。

  B、讲授新课:

  例2:江东区改善办学条件,今年全区小学买了1800张方凳,用了15300元。又买了540张课桌,每张课桌比方凳贵37.5元,买课桌

  用多少元?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与准备题比较有什么不同?

  2、尝试列式,指名板演

  3、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不同角度)

  (15300÷1800 + 37.5 )×540

  = ( 8.5+ 37.5 )×540

  =  46 ×540

  = 24840 (元)

  5、15300÷1800 表示什么?15300÷1800 + 37.5表示什么?

  6、做完题以后我们必须怎么?怎么检验?

  C、巩固练习:

  a、P - 61 试一试

  1、比较两题有什么区别?

  2、让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先学生间相互叙述)

  3、列式计算,独立完成。校对。

  b、练一练 P - 61 第一题。

  D、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增长了哪些知识?

  E、布置作业:

  P- 61第二题和第三题。

  练习 十一

  一、教学目标:1、掌握三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

  2、学会分析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二、教学重点:掌握三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

  难点:学会分析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应用题训练:

  a、 P - 64  第一题

  1、学生审题理解题意。

  2、根据所求的问题分析间的关系。

  3、抽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

  4、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校对。

  b、 P - 64第二题

  1、学生审题理解题意。

  2、前后四个同学相互说一说解题思路。

  3、抽组说一说解题思路。

  4、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校对。

  c、 P - 64 第三题。

  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列式计算。

  B、思考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如有困难同学间讨论完成。

  1、要求乒乓球的单价,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2、假设60只皮球换成60只乒乓球,一共有多少只乒乓球?总价

  发生了什么变化?

  3、列式计算:有几种方法就做几种?

  4、说一说你列式的理由。

  C、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学到了什么新的方法?

  D、布置作业:

  P -64第四题和第五题       P - 54 《作业本》

  一般三步计算应用题(三)

  一、教学目标:1、掌握一个已知条件使用两次的三步计算应用题的

  结构特征。

  2、学会分析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二、教学重点:掌握一个已知条件使用两次的三步计算应用题的

  结构特征。

  难点:学会分析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复习准备:

  a、说一说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的三者数量关系。

  b、农具厂要赶制10500件农具,计划每天制造420件。实际每天

  生产的件数是原计划的1.25倍。完成这批任务实际用了多少天?

  1、学生理解题意,说一说要求完成这批任务实际用了多少天?

  我们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2、那个条件是直接告诉我们的?那个条件是间接的?

  3、实际每天生产的件数我们通过什么来求?

  4、列式计算,校对。

  B、讲授新课:

  例 3 :农具厂要赶制10500件农具,计划25天完成。实际每天生

  产的件数是原计划的1.25倍。完成这批任务实际用了多少天?

  1、抽一名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与准备题有什么不同?

  3、学生间相互分析,抽几名学生叙述。

  4、这道题的关键是求出什么条件?要求这个条件我们必须通过

  什么条件来求?

  5、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10500÷(10500÷25×1.25)

  = 10500÷(420×1.25)

  = 10500÷ 525

  = 20 (天)

  6、讨论:在计算时哪个条件用到两次?第一次用它计算什么?第二次为什么又用到它?

  7、做完应用题以后,我们还要怎么?

  8、10500÷25表示什么?10500÷25×1.25 表示什么?

  答:完成任务实际用了20天。

  C、巩固练习:

  a、 P -69第一题

  1、要求学生先说一说解题思路。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校对。

  3、此题与例3在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

  b、试一试

  先让学生口述解题思路,比较两题在条件和问题上有什么不

  同?解题方法呢?

  D、课堂小结:

  1、这节课学习的应用题在解答时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一个条件要用到两次?

  F、布置作业: P - 69第二题和第三题。

  练习十四(一)

  一、教学目标:1、掌握数量间的关系。

  2、学会分析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二、教学重点:学会分析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难点:弄清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对比题

  P - 70第一题(有四小题)

  1、要求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总数怎么求?时间怎么求?

  2、让学生独立完成四小题。

  前后四个学生讨论,每题是否准确,请你帮助他解决问题。

  3、抽四组代表派其中一名学生板演。

  4、校对。并说一说每题的解题思路。

  5、进行比较这四题有何区别和联系。

  B、连续两个问题的应用题

  a、  P - 70  第二题。

  1、审题理解题意,分析第一个问题的解题思路。

  2、比计划提前几天完成?是谁与谁之间的关系。

  3、第一个问题所求的问题可以在第二个问题中当什么条件?

  4、列式计算:校对。

  b、  P-70    第四题

  1、先比较第四题和第二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处?

  2、所以解此题的关键是什么?

  3、同桌相互讨论分析解题思路。

  4、抽几名学生叙述解题思路。

  5、列式计算,教师巡视。

  6、校对,说一说错的原因。

  C、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又学到了什么东西?

  D、巩固练习:P - 70第三题。

  E、布置作业:

  《作业本》

  练习十二(二)

  一、教学目标:1、掌握三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掌握三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根据算式,说出两种解题思路:

  P - 71 第五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看算式(60 - 4.5×8)÷8          60÷8  - 4.5 分析解题思   路。

  3、第一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第二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计算后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

  小结:在同一道应用题,着眼点不同,可以用不同方法解答。

  B、强化练习:

  a、 P - 71第六题

  1、审题分析题意,说一说思考过程。

  2、第一步我们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列式计算。教师巡视。

  4、校对。

  b、  P - 71第七题和第八题。

  1、同学间相互合作解决,帮助特殊生解决问题。

  2、抽学生板演,校对。

  c、   P - 72 第九题

  1、同桌讨论。

  2、提问:要求一只竹篮所用毛竹的成本,我们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3、理解每10千克毛竹可编8只竹篮的含义。

  d、 P - 72第十题

  1、已知零售价是批发价的1.2倍,也就是什么意思?

  2、每件得到利润36元,也就是什么?

  3、上面这两个条件我们可以求出什么?

  4、此题的关键是求什么?

  5、学生独立完成解题。校对。

  C、课堂小结:

  我们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你又有什么收获?

  D、拓展题:

  学生带着问题思考:

  1、文具店获利多少元?你怎么知道的?

  2、为什么是获得100元的利润?每个盈利多少元?

  3、上面这两个条件我们可以求出什么?

  E、布置作业:《作业本》

  复习(一)

  一、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得运算顺序。

  2、学会四则混合运算计算能简便运算的要简便。

  二、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得运算顺序。

  难点:学会四则混合运算计算能简便运算的要简便。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和卡片

  四、教学过程:

  A、口算训练:(卡片)

  0.8×0.5     1.2×0.7        0.8÷0.02         1.5÷0.3

  18.6-6   0.54-0.005      0.4÷20          3×0.04

  9-0.19  3÷0.03          24.6 + 4           5 + 0.04

  1、以开火车形式报得数。

  B、直接写出得数。

  P - 74   第一题。

  1、学生先直接在书上写出得数。

  2、学生以报得数形式校对。

  C 、四则混合运算:

  P - 74第二题。

  1、先让学生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2、抽四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3、校对。错的订正。

  D、能简便运算的就用简便方法运算:

  P -75 第三题。

  1、前后四个同学讨论,哪些题能用简便方法运算?

  2、学生独立思考解题。

  3、抽四名学生板演,校对。

  E、文字题:

  1、学生理解"除""除以"被……除"和"去除"的含义?

  2、学生相互讨论上面这些词的含义?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4、校对,错的说明原因。

  F、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又有什么地方得到了补充?

  G、布置作业:

  《作业本》

  复习(三)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分析方法,能用综合算式解答散步计算应用题。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能力和灵活解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策略意识和自主精神。

  重点: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难点:分析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会说出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练习纸、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来上一堂复习课。

  复习的内容是(三步计算应用题)

  2、提出学习目标:

  1)掌握常见的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基本结构;

  2)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数量关系;

  3)掌握解题思路,并能正确地解答

  二、创设情境  自编自解

  (一)根据信息来编题;

  师:其实今天我们复习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就在我们的周围。

  最近我们宁波正在创建绿色环保模范城市,青年突击队赶修一段路;

  老师收集到了以下的几条信息:

  (1)出示信息

  (2)提出要求

  选择相关信息组成一道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并记录下来,

  请分组合作,比一比哪个小组编得又多又准确。

  (3)学生同桌互编

  (4)反馈交流 并投影出示学生所编应用题;

  (让学生自己上台来说自己小组所编的应用题)

  (二)独立解题,并说出解题思路;

  1、师:像这样的应用题你会解吗?(选2题大屏幕出示)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这三道题;

  3、现在谁能大胆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解题;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道与同桌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刚才同学们在分析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时,有时可以从条件出发,有时也可以从问题出发,有时也可以将这两种方法综合起来思考。

  (三)说解题步骤

  师:通过刚才对应用题的复习,谁愿意说说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基本步骤?

  (学生讨论后回答)

  1、弄清题意  2、分析数量关系   3、列式计算    4、检验作答

  师:解题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分析数量关系)

  三、联系实际 巩固提高

  师:在修路中,每天都要装运大量的水泥。工程负责人正在计算一张运货单。

  (一)

  (1)你看得懂吗?从这张运货单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

  引导学生编一道应用题。

  这位工程负责人在整理一些核算好的单子时,发现有一张单子里其中的一个数据

  是被墨水弄脏了,你能知道被墨汁覆盖的数字是多少吗?

  (二)独立解答

  (三)反馈交流(反馈不同解法)

  引导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如果用方程解,你能讲一下这道方程的等量关系吗?

  用方程来解应用题一般分为哪几步?

  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解?为什么?

  四、综合练习

  1、

  A(15-2.4)÷3………………………………(   )

  B(15-2.4×3)÷3…………………………(  )

  C解:设第二度平均每月生产X万只。2.4×3+3X=15……( )

  D

  2根据算式补充问题;

  (先独立思考--四人小组交流--小组反馈)

  五、课堂评价

  1、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

  2、你对这节课的学习满意吗?为什么?

  六、思考题

来源:网络

   欢迎访问奥数网,您还可以在这里获取百万真题,2023小升初我们一路相伴。>>[点击查看]

年级

科目

类型

分类

搜索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名师公益讲座

本周新闻动态

重点中学快讯

奥数关键词

广告合作请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备09042963号-15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5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762110 举报邮箱:wzjubao@tal.com

奥数版权所有Copyright@2005-2021 新万博体育下载_万博体育app【投注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