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万博体育下载_万博体育app【投注官网】

图片
奥数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奥数 > 趣味乐园 > 成语典故 > 正文

兼听则明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来源:网络 2009-07-20 19:48:06

智能内容

  兼听则明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成语】:兼听则明

  【拼音】:jiān tīng zé míng

  【解释】: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成语故事】:

  兼听:多方面听取。明:明辨。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要听取来自各个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可用来劝告他人,或用于自勉。与“广开言路”近义。通常与“偏听则暗”连用。出自《资治通鉴·唐记·太宗贞观二年》:“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唐高祖李渊死后,雄才大略的李世民当了皇帝,史称唐太宗。他任命很有政见的魏征为谏议大夫。魏征直言敢谏,因此在朝中有很高的威信,很受唐太宗的敬重。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做皇帝的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优点才能称为贤明?又是由于什么样的过失而使他糊涂?”魏征答道:“贤明的皇帝之所以贤明,是因为能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而有些皇帝之所以糊涂,是因为他们只爱听少数人的话。”魏征还以贤明的古帝尧、舜为例,说他们因为善于听取来自四方、特别是下层人民的意见,所以能够战胜敌人,保住了天下。他又以秦二世、梁武帝和隋炀帝为例,说他们因为偏听偏信,自己又不去了解实情,不知道国家的状况,结果都遭到亡国的命运。唐太宗听了魏征的话,觉得他说的非常有道理,不禁点头称赞道:“太好了!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