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万博体育下载_万博体育app【投注官网】

图片
奥数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奥数 > 小学语文网 > 小学课文 > 正文

《独坐敬亭山》教案

来源:奥数网 文章作者:@佚名 2017-07-06 13:29:23

智能内容

  奥数网整理了关于小学语文课文《独坐敬亭山》的教案,希望对小学语文课文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五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词。默写古诗词。

  3、学习通过注解、查找资料、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学习通过注解、查找资料、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词。默写古诗词。

  教学难点:

  1、学习通过注解、查找资料、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学习《独坐敬亭山》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位最著名的诗人,他们是谁?(根据学生的反应,教师提示:一个是李白,人称“诗仙”,一个是“诗圣”杜甫。)

  2、揭题,谁来背李白的诗,会背几首就几首。

  (学生可能会背要学习的这首,应该表扬,且要顺势揭题板书)

  二、整体诵读,初步感受。

  1、启示学习方法和要求:

  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看注解理解词句。

  连起来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

  反复朗读,体会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

  先自学,再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启发,然后在班上集体交流。

  2、学生自由读古诗,后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整体感知内容。

  释题意。敬亭山:又叫昭亭山,在现在的安徽宣城北部。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抓景物。这首诗写了众鸟、孤云、敬亭山三样景物。

  三、分步解题,感悟诗情。

  第一步,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1、画。根据自己的理解,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2、议。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为什么只画一片云?帮助理解“众鸟”“孤云”。再出示一空白的画面,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需要这个画面?以此理解“尽”和“去”

  3、转。教师语言过渡:看来,静止的画面是无法表达作者的情感和用字的精妙的。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4、品。作者的这种孤独的内心世界是通过什么来表示的?你从那些字词中看出来的?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内涵。

  5、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第二步,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汇报。指名学生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2、质疑。学生提出自学这两句诗的疑难问题。可能有:既然“只有敬亭山”,为什么会看不厌呢?敬亭山真的那么好看,令人看不厌吗?课题中的“独”是很孤独,这里却写“相看两不厌”,这不矛盾吗?

  3、释疑。

  提供敬亭山的文字资料或图片,体会李白看敬亭山看不够的表面原因是景美。追问: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做一个景物来看吗?

  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诗句内涵。(班上的一对好朋友)就像你看他,看不厌,他看你,看不厌,很喜欢。他把他当成自己的朋友。而李白把敬亭山当成了知心朋友。

  4、感悟。猜一猜看,此时诗人在想些什么?投影李白写这首诗的背景资料,紧扣“只有”,引导学生理解,从表面上,诗人找到了朋友,显得轻松自在,其实作者的内心却十分孤独,因为他只能在大自然中找到“知己”,求得心灵的安慰。

  5、品读。此时,你就是诗人李白,你来吟一下这首诗吧,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应有的语气。

  四、表情朗读,升华诗意。

  1、《独坐敬亭山》看似写景,其实也在抒发作者的感情,就让我们也带着作者的感情来读一读这首诗。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朗读全诗。

  2、背诵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