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万博体育下载_万博体育app【投注官网】

图片
奥数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奥数 > 小学语文网 > 小学课文 > 正文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说课稿

来源:网络资源 文章作者:奥数网整理 2017-07-07 10:30:05

智能内容

  奥数网整理了关于小学语文课文《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说课稿,希望对小学语文课文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一、说教材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略读课文,也是小学生学习的第一篇译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文章,它引导人生,让人终生受益。围绕单元学习主题“生活中的启示”,这一课告诉我们:条条道路通罗马,这条路不行,可以选择另一条路试试,总有一条路能到达。在生活中也是这样,人就是在此路不通,走彼路;彼路不通,再走另一彼路的不断探索中,逐步接近目标,走向成功的。

  1、说教学目标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用一个场景、两件事、一段结语,向我们阐述了“条条道路通罗马,这条路不行,可以选择另一条路试试”的人生哲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认识4个生字,知道一个多音字“挑”。能借助词典、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星罗棋布、大喜过望、垂头丧气、源源不断、络绎不绝”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体会作者选择材料恰当和表达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联系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学习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2、说教学重、难点

  (1)联系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学习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2)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3、说课时结构:一课时(虽然内容繁多,但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提前预习,只安排一个课时。)

  二、说教学策略

  1、说教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课件演示法、朗读指导法、重点是自读自悟法,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

  2、说学法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时,学生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的有关词句,体会其表达效果”。根据本课特点,着重指导学生运用以下方法学习:

  (1)、抓住重点句“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自主阅读,自主探究,从相关词句入手,联系上下文,深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达到自读自悟的效果。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利用讨论交流的方法使学生对文本有更深一层的理解。

  (3)、用多种方式进行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加强情感熏陶,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三、说学生

  五年级是我校特色班级中的“书香班级”,共有学生14人,男女各半,他们大都爱学习,也爱好语文这门功课,喜欢阅读、朗读,但两极分化比较严重,仍有少数同学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尤其是极少数同学的感悟能力就更差了,所以要采取以上的学法指导。

  四、说课前准备:

  1、让学生课前了解教堂、罗马广场、巴黎等相关知识。课前预习生字新词。

  2、教师制作课件。

  〈设计原因:教学内容太多,一节课完成实属困难,所以提前让学生预习。〉

  五、说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一次钓鱼的经历使文中的作者以及我们都受到了深刻的启示。生活中只要

  我们细心体验,还会有很多感悟和发现。那么,当我们面对理想去努力时,遇到了困难和挫折,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第14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认字解词

  1出示自学提示

  ⑴默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⑵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自主理解。

  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按照提示进行自学。

  3集体交流自学情况

  ⑴认读生字新词(出示课件)

  ⑵理解词语(出示课件)

  (三)、再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先回忆小时候,“我“随父亲登上高塔,看通往广场的街道,父亲告诉“我”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随后记叙了“我”在人生道路上两次身陷困境、面临挑战的时候,就是父亲从小的教诲使“我”取得成功的事实。)

  2、作者从父亲那儿学到了一个什么道理?

  3、作者用哪几件事说明了父亲的教导“让我一生受用不尽”?

  4、如果让你尝试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各段的意思。

  (1)、自主探究板块。

  自由读课文的1-----至3自然段,思考:①“我”和父亲在塔顶看到了什么?②父亲告诉“我”什么?③“我”对父亲的话持什么态度?④概括第一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1——3)写小时候父亲带“我”上罗马教堂的塔顶,所看到的情景和父亲对“我”的教导。

  (2)、合作探究板块。

  默读课文4至11自然段,思考:(1)这部分写了什么事?(2)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先在书上批出感受,再在小组内交流。(3)归纳出第二部分的意思

  第二部分(4——11)写“我”在父亲教诲的影响下,另辟蹊径,走出了一条从编织毛衣入手,自己设计、制作和出售时装的新路。

  (3)、自读自悟板块

  ①齐读课文12、13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叙述“开时装展”这件事和父亲的教导有什么关系。②略读课文4至13自然段,思考“织毛衣”、“开时装展”两件事都能印证父亲教导的正确,但在叙述上有什么不同?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③品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父亲的教导对“我”的影响,指名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④写出三四部分的意思

  第三部分(12——13)记叙了又一次另谋出路的经过。

  第四部分(14自然段)首尾呼应,写父亲对“我”的教导,让“我”终身受益。

  3、找出文章的写作特点

  ⑴、你觉得文章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呢?“我”在父亲的教导下战胜困难的事会很多,而“我”只选了这两件事情来写(选材要围绕中心)

  ⑵、选好了材料,在表达上也很重要。课文的两件事情一件详写,一件略写(详略得当)

  ⑶、首尾呼应

  4、回答问题

  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觉得“我”由最初的“根本不可能”到“获得成功”关键是什么?(“我”记住了“父亲”的教导,实现目标的方式方法不是唯一的,要善于集思广益,敢于尝试开辟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