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 > 小学资源库 > 教案 > 小学数学教案 >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正文
2019-05-22 11:00:00 下载试卷 标签:数学下册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5、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在学习的过
程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建立“米”和“厘米”的长度观念;会用“米”和“厘米”作度量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课件、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正方形纸、学生用尺、米尺。
一、联系生活,引发探究需要。
1、设问质疑。
师:(出示一根绳子)老师想知道这根绳子的长度,可以用什么办法?(尺)
师:尺是用来度量物体长度的工具。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度量的知识(板书课题)
师:尺是用来度量物体长度的,在我们生活中尺的种类是很多的。
2、介绍度量工具。
课件演示:(1)身上的尺。用脚步度量,用脚底板的长度量,用拃度量,用庹度量。“码”和“英尺”。
(2)常用的工具尺。软尺、卷尺、米尺……。
小结:这么多的尺,它们都是用来度量物体长度的。
二、操作实践,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感悟度量方法。
(一)用身上的尺度量物体的长度。
1、观察主题图。(媒体出示主题图)小胖、小巧、小丁丁和小亚他们在干什么?
四人交流,反馈意见。
师:小胖在用脚步度量教室的长与宽;小巧在用脚底度量讲台的长;小丁丁和小亚在用手度量课桌的长与宽。
小结:原来我们身上有很多的尺帮助我们来度量物体的长度。
2、操作度量。
师:小朋友用自己身上的这些“尺”,量一量各物体有多长吧!小组分工合作,并把度量的结果填入表中。
操作
展示记录表
小结:度量不同物体的长度,要合理的选用不同的方法。
3、以“课桌的度量结果”为例质疑。
把 “课桌的度量结果”记录在黑板上。
师:观察同学们度量的不同结果,你们发现了什么?
质疑:用同样的方法度量,为什么度量的结果会不一样?
师:要想得到一样的结果,我们应该选用怎样的尺来度量?(尺)
(二)用工具尺度量物体的长度。
1、认识常用的工具尺。
师:出示尺:观察一下尺上有些什么?
师:刻度线,数字、0刻度、厘米
师:m是厘米的英文缩写,(板书: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的单位。
2、建立1厘米的概念。
(1)感知1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概念。
师:那么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尺上找一找1厘米的长度。
师:(师演示)规定从0到1之间的距离就是1厘米,3到4之间的距离也是1厘米。
(2)操作活动,积累1厘米长度的经验。
① 量一量。
② 比一比。
③ 估一估。
小结:只要在脑中有1厘米的具体长度,我们就能估测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三、用工具尺度量,在具体的度量中积累1厘米、1米的量感。
1、用尺度量较短物体的长。
师:接下来我们用尺来度量一些物体的长。
(1)估一估。(出示度量图)先估测一下这张长方形纸的长是多少厘米?
(2)量一量。
(3)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用尺度量物体的长度呢?
小结:度量物体的时候,把“0”刻度线对准要量物体的左端点,右端点对准几就是几厘米。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