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何更好融入班集体?好孩子成问题学生? (2)
来源:网络资源 文章作者:奥数网整理 2019-03-14 15:33:33

目前,9岁的童童似乎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童童似乎用一种充满敌意的方式来吸引老师和同学的注意,这实际上是他强烈的自尊心需要。”秦素分析说,“既然一开始,他就没有在集体生活中找到位置,但是他必须要有一个位置,那好,我就和你们对着干,让你们不能小瞧我。他总是用恶作剧在告诉大家:瞧!我在这里!”
北京博凯全纳幼儿园园长、著名幼儿教育专家殷红博指出,学生在家与在校表现不同,说明家长的教育出了问题:家长没有为孩子尽早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对幼儿园或学校的规则和要求感到约束和不适应,因而回到家后,从不同的角度宣泄在校的约束和不适应;家长没有在孩子小的时候树立良好的模仿榜样,孩子在家看到的父母和在其他场合看到的父母有明显的行为差异,父母这种行为的不一致对孩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严格,使得孩子养成了任性、散漫的习惯;家长溺爱孩子,孩子养成了骄横、任性、散漫的性格;家长管教孩子缺乏尊重和耐心,简单、粗暴,也常常能引起孩子对家长的逆反心理,在家中表现出不合作或做出一些不合常规的举动。”殷红博说,“另外,家长没有尽早培养好孩子建立责任心和利他精神,孩子常常自我中心,对自己缺乏自我意识和自我约束。一旦脱离了学校或幼儿园的约束条件,就会表现出对自己或他人的不负责的行为。家长也缺乏对孩子真正的理解和沟通,这也会造成孩子对家长的理解和尊重。一旦孩子缺乏了对家长的尊重,家长也就丧失了对孩子教育和榜样的权威性。”
◎应对策略◎
调整对孩子的片面看法,培育孩子人际交往与融通
针对目前童童以及与童童有类似遭遇的孩子及父母的现状,秦素老师建议家长首先要调整自己眼中的孩子童童与已经上学了的学生童童,从而更全面地认识童童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不能只是一味地指责和抱怨学校,而要改变自己眼中孩子永远是好孩子的情感偏差;其次要多和老师进行沟通,观察和思考童童这些行为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找到问题的根源。
“如果是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家长一定要进行自我调整,帮助童童学会体谅和关心他人,学会融入集体生活。”秦素说,“同时要配合老师,矫正童童的行为。针对孩子自尊心比较强,同时又很自卑的特点,从孩子最喜欢的科目入手,让孩子把学习搞上去,至少有一门要很突出,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殷红博则给正在遭遇好孩子变成问题学生的家长提出自己的建议:家长为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样,在不同的场合,家长都要表里如一,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引导孩子以自己为榜样,告诉他正确的为人处世方式;家长要尽早培养孩子的上进心,引导孩子性格开朗、大方,尤其鼓励孩子勇敢与陌生人打交道,培养孩子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家长要尽早为孩子建立行为规范,引导孩子尊重长辈,友善与同伴打交道;家长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自我服务意识,不要依赖他人,尽量不要给他人添麻烦;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情感和独立人格,不要轻易伤害孩子,不要让孩子感到学校或幼儿园与家庭过大的心理适应差异。
相关文章
- 小学1-6年级作文素材大全
- 全国小学升初中语数英三科试题汇总
- 小学1-6年级万博体育app
- 小学1-6年级奥数类型例题讲解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练习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知识点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教案汇总
- 小学语数英试题资料大全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末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中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语数英单元试题整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