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形式父母控制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2)
来源:网络资源 文章作者:奥数网整理 2019-04-11 08:23:22

二、父母心理控制的表现形式及影响
心理控制通常被认为是通过干扰孩子的内心世界,破坏其自主性来实现的控制。主要有引发内疚感、爱的撤回、权利独断等形式。
1.引发内疚感
當孩子的表现与父母的期待产生差距时,有的父母恨铁不成钢,会无所顾忌地责怪孩子——“你这样对得起我们的辛苦培养吗?我真的很失望、很难过。”当孩子认同了父母的责怪后便会产生内疚感——“我真是没用,什么事都做不好,我真应该好好反省。”这样的情感反应模式如果频率过高,孩子会将父母的不满归因于自己,最后很可能会导致抑郁的发生。作为父母,需要对孩子多一些理解和接纳,不能一味提要求和指责。
2.爱的撤回
当孩子的表现优秀与否直接关系到他是否“被爱”时,心理控制便发生了。我们常说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但是当父母过于在意孩子的成绩时,“爱”被拿来当作交易的筹码,孩子只有足够优秀才能换来父母的爱。偏偏采用这种心理控制形式的父母往往是不够爱孩子的,或者说父母本身爱的能力就不足,孩子在这种缺爱的环境下长大,便更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来换取父母的爱。长此以往,孩子也许表面上很优秀,但是让人心疼,当他们遭遇无法满足父母期待的关卡时,这种平衡便会坍塌,引发心理问题。所以,希望普天下的父母不要将爱建立在让孩子满足自己期待的基础上。
3.权力独断
权力独断的父母过于严厉地管教孩子,孩子的自主性慢慢丧失,最后成了实现父母愿望的工具,失去生命活力,同时产生惧怕、愤怒的情绪,而这些情绪无处释放,很有可能积压在心里导致攻击性行为或者抑郁。父母不应该以任何名义来要求孩子必须服从自己的意愿,而应认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多听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尊重孩子的选择。
在我国望子成龙的文化背景下,父母的高期待、高要求很容易促使心理控制的发生。心理控制的发生,往往不伴随着疾言厉色、打骂训斥,所以常会被忽略,但是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极具破坏性,须引起重视。
简而言之,为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可以适当地使用行为控制,避免采取心理控制。
相关文章
- 小学1-6年级作文素材大全
- 全国小学升初中语数英三科试题汇总
- 小学1-6年级万博体育app
- 小学1-6年级奥数类型例题讲解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练习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知识点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教案汇总
- 小学语数英试题资料大全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末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中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语数英单元试题整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