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窃贼(2)
来源:网络资源 文章作者:奥数网整理 2019-07-16 20:17:41

【答案】
(1)CE(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D给1分;答A、B不给分)
(2)
①精明。能洞悉眼前人,不动声色地看出那汉子和“我”是个小偷,并不动声色地把自己的钱包“偷”回去。
②警惕性强。在火车上,他对汉子充满了戒备。
③健谈,善良。跟“我”滔滔不绝地讲故事,能为自己对汉子的防范感到愧疚。
(3)
①开篇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②情节设置波澜起伏,采用了摇摆的手法,使情节发展一波三折,充满意外。
③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④运用巧合。老人本是恶搞火车上遇到的汉子,却发现“偷”回的恰巧是汉子偷走的自己的钱包。
(4)
①文中的“窃贼”可以指三个人中的任何一个。小说中的“汉子”“我”明确是“窃贼”,而“老人”实际上也有是“窃贼”的嫌疑。汉子绘声绘色地说自己不是小偷,让人同情,可是偷了老人的钱包。“我”认真地听老人的讲述,心生同情,却也偷了老人的钱包。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老人最后都把钱包给偷了回来。
②“窃贼”体现了小说的主题,深刻揭示了尔虞我诈、信任缺失的社会乱象。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只有老人不是窃贼,他洞察先机,能够看透别人的本质,所以才拿回钱包”表述不正确,人”实际上也有是“窃贼”的嫌疑。B项,小说中的“汉子”“我”明确是“窃贼”。D项,“埋下了伏笔”不正确,由环境描写的作用可知。
(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理解主题的关键,分析时抓住情节,对人物细节的刻画,如语言、动作、心理等正面描写。还可以通过其他人或景或其他人物的评价等侧面来分析。分析时要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文中的老人讲述自己经历时面对陌生旅客“我吓得一下子蹦起来,想去拉警报器”,由此可以看出他的警戒戒备心。而又歉疚地挪动了一下身子,让他坐到我身边,可以看出他内心又有善良的一面。通过文中“我”的评价“这老家伙太鬼了!他第二次偷回了自己的钱包。第二次?谁知道他自己偷了自己多少回呢”,可以看出他很精明。
(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可以从情节结构方面进行分析。结构上的特点要注意开头、结尾,情节设置的特点,如前后呼应,设置悬念,埋伏笔等。
(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结合文本内容解析,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以“窃贼”为题,凸显的是文章的主题。而在文中出现了三个人,从情节来看,三个人都是“窃贼”,所以“窃贼”指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类人,正是这些人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欺骗,互不信任。解答时以尊重文本为基础,最后再结合社会现实谈之间的看法。
【相关链接】:
相关文章
- 小学1-6年级作文素材大全
- 全国小学升初中语数英三科试题汇总
- 小学1-6年级万博体育app
- 小学1-6年级奥数类型例题讲解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练习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知识点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教案汇总
- 小学语数英试题资料大全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末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中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语数英单元试题整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