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万博体育下载_万博体育app【投注官网】

图片
奥数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奥数 > 精彩专题 > 热点话题 > 正文

教育整体改革的内涵及其必然性(3)

来源:济南奥数网 2010-11-08 10:39:34

智能内容


  第三、教育整体改革是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育整体改革是在单科,单项改革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早在八十年代初,我国中小学就先后开始了从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比如,开展单科或多科的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改革;还有对课堂教学结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改革,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实施愉快教育,减轻学生的负担;后来又进行德育序列化改革实验,与此同时,开展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加强学校对教师工作的科学评价,激励教师尽责尽职,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素养,以达到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目的。显然这些改革都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是随着改革深入发展,人们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孤立地进行教学改革,德育改革或学校的其他改革,都难以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即使局部改革取得成果也很难推广。于是,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布前后,一些中小学率先开始了以“整体教育人”为目标的改革实验。中国教育学会于1986年底首次在上海召开全国普通中小学整体改革研讨会。从理论、实践上对什么是教育整体改革以及如何开展整体改革进行有了有益的探讨,推动了中小学整体改革。1988年中国教育学会批准成立了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这个全国性学术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中小学整体改革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蓬勃发展的探索阶段。在此阶段,整体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完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中小学整体改革的指导思想更加明确。2、界定了中小学整体改革的“整体”概念,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学校内部各项改革的有机结合。3、在一定理论深度上回答了什么叫整体改革,整体改革是研究学校中一与多,单项与多项、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及改革过程中加法与减法的关系。4、对整体改革现实的“实验”与“改革”改进分析研究,确立了科研意义的“实验研究”和经验意义的“改革研究”互为结合与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形成了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相结合,二者互为促进的生机勃勃的发展状态。5、中小学整体改革的重心从研究学校工作转向对教育对象的研究,不少学校把“愉快教育”、“成功教育”、“个性发展”、“主自”能力培养等等作为整体改革的思路。6、涌现出一批学者型的校长与教师,产生了一批具有特色的学校典型。比如,地处上海浦东地区的建平中学,从1985年开始搞教育整体改革实验,至今八、九年了。他们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整个校园充满了朝气。他们树立起“好学、深思、严谨、求实”的学风;“文明、尚礼、团结、奋发”的校风,还有“严而有情、严而有理、严而有序、严而有方”的教风,使学校教育质量大幅度提高,出现了建校史上最好的水平。他们的教学目标进一步提高,其口号是:合格加特长、合格争优良、特长上档次。又如,北京十一学校的全方位教育改革,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近几年来连续受到北京市政府、市教委的表彰,成为北京市教育先进单位。还有辽宁的魏书生老师,他潜心研究与实验语文学科的整体改革,提出了在教育指导下的学生自学、自治的教学模式,在全国的课堂教学改革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第四,教育整体改革是我国发展农村教育的必由之路。

  在我国有80%以上的人口居住农村,90%以上的中小学生集中在农村中小学。这两个数字表明,中国教育的大头和重点、难点都在农村。农村教育改革的成败关系到中国教育改革的成败。农村教育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教育的明天就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后天,关系到中国社会的未来。因此,对农村教育进行整体改革,势在必行。农村教育整体改革的基本内容与要求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1、实行“农科教”三结合,使农村教育成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形成“科教兴起”的强大合力,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实行“三教统筹”,把农村的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统筹结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发挥农村教育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整体功能。

  3、农村学校必须相应地在学制、课程、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配套的改革,切实提高农村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质量,大面积地培养出适合农村经济建设的初、中级人才。

  综上所述,我们更清醒地看到,教育整体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开展教育整体改革将面临许多的困难,但是这个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教育整体改革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