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规划教育:自主探索 体验引导(2)
来源:网络资源 文章作者:奥数网整理 2018-09-22 10:56:48

高一阶段,初入高中的学生先利用信息系统进行兴趣、爱好测试,在职业倾向测验结果基础上,学生结合对自身的探索和思考,通过自由组建社团、选修课的修读等进一步验证和发展自身的职业倾向;学校面向高一年级全体学生开设“生涯规划”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开启生涯认知和启蒙。
高二阶段,开展课题式综合学习与实践,每个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个研究课题;学校设立“仰晖讲坛”邀请职业规划专家、行业领军人物及学者进校开设生涯讲座;设计丰富多彩的生涯活动,与中职校合作开设36课时“技能实践课”;建立42个校外生涯实践体验基地,组织学生进入企事业单位开展生涯体验,让学生在经历、实践中不断质疑、调整自己的人生规划。
高三阶段,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生涯规划能力,于是学校与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大学先修课程120课时;在不断选择、反思、调整中,学校还组织专家、校友、学长、家长对学生开展个性化指导,提升学生的生涯决策能力,促进高三升学时的专业选择及填报。
教研:生涯发展指导成体系
生涯教育应贯穿于整个高中阶段,而要达成这样的目标,需要一支优秀的研究型师资队伍作保障。于是,学校率先建立起“生涯发展教育”教研组,聘任专职教师,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开发校本教材,培训全校教师,鼓励全校教师面向学生开展生涯发展指导,将生涯发展教育融入教学体系。
生涯发展指导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生涯规划”通识课程,又要分别针对科技特长学生、理科特长学生、人文特长学生通过选修微短课、长选修、专题讲座、个别化指导等手段加强分类指导和个性化教育。
学校还形成了“系统模拟、实践体验”的生涯发展反馈机制。自主开发“学生生涯自主发展规划指导”信息系统,建立学生生涯发展档案,为学生提供职业倾向测评与个性化生涯规划指导;建立校内模拟社区、家校合作的生涯体验基地,开展生涯认知和实践体验;多角度对生涯实践体验效果进行评估,形成在实践基础上评价反馈机制。
通过“课程学习+课题研究+实践体验+测评反馈”的生涯教育模式,学校对3000余名学生进行系统化、分层次、多元化的生涯发展教育,使他们对自身的人生价值有了新的认识,而他们的人生规划也正在起航。
相关文章
- 小学1-6年级作文素材大全
- 全国小学升初中语数英三科试题汇总
- 小学1-6年级万博体育app
- 小学1-6年级奥数类型例题讲解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练习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知识点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教案汇总
- 小学语数英试题资料大全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末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中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语数英单元试题整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