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 > 小学资源库 > 教案 > 小学数学教案 >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正文
2019-05-22 11:00:00 下载试卷 标签:数学下册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建议:
建议1:新授时,要扩大数列规律的练习量,将丰富的数列规律展现给学生,并要细致分析各种数列的特点,最好是能结合写一写、画一画等直观的手段进行有效地分析,从而激发学生发现数列规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如: 3 5 9 15 。
+2 +4 +6 +( )
建议2:练习时,鼓励学生能在相邻两数之间标明和差关系,并提醒学生注意各部分要计算正确,避免不必要的计算失误导致的错误。
◆资源链接:
一年级下册典型错例
原始样本 50 错误率 16% 采集者 赵小艺
全周芳 采集
学校 嵊州市剡山小学
错题来源 总复习 题
型 基本 √ 时
机 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题目出处 期末复习卷 综合 单元 练习课
相关知识 时间长短的比较 拓展 总复习 √ 复习课 √
知识性质 陈述性知识 √ 程序性知识 策略性知识
教学简述 教学基础:学生已经学会了认、写钟面上的时间,并且知道1时=60分。
教学用意:区分人民币的单位“分”和时间的单位“分”;区分人民币的进率和时间的进率。
◆典型错题:
原题:1时 100分
错解:1时 = 100分
◆原因分析:
原因1:思维定势干扰。受到人民币单位换算及进率等影响,学生对于进率是100和10的印象非常深,所以影响到了对“时和分”进率的认识。
原因2:很多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都能正确回答1时=60分,但部分学生在独立做作业时,由于思考不慎重,稍不留神就成了1时=100分。
◆教学建议:
建议1:分清此“分”非彼“分”。①1元=10角=100分,②1时=60分,前者是人民币的单位,后者是时间的单位。教师对已学知识进行强化复习,让学生明白1时=60分的道理。
建议2:通过做标记的方式帮助学生比较大小。
如: 1 时 < 100分
◆资源链接:
对比性练习:
6角=( )分 1时=( )分
1元 100分 1时 100分
50分 1时
一年级下册典型错例
采集样本 55 错误率 45.78% 采集者 贾春波 采集
学校 新昌城东小学
错题来源 总复习 题
型 基本 √ 时
机 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题目出处 课本 综合 单元 √ 练习课
相关知识 读时间 拓展 总复习 复习课 √
知识性质 陈述性知识 √ 程序性知识 策略性知识
教学简述 教学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怎么看时间的方法。但是教师是按照教参方法教学的。要读一个时间,要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来共同确定,可以先看时针指在哪两个数之间,确定是几时多,再看分针指向哪儿,根据每一个大格的刻度对应多少分确定是几时多。也可以相反。教师根据教参的方法让学生把时针和分针画长了再看。但是效果不好。根据执教老师的反映,我们对他们班的学生用总复习p105的15题的第一个钟面让学生独立完成,并把数据进行了统计。
◆典型错题:
原题:填出时间。
错解:4:58
◆原因分析:
原因1:从学生的角度分析,1)受年龄思维特征的影响。一年级的学生思考问题时,更相信自己的直观感觉,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现实情境。指针很接近4,就是4时。2)时针和分针在学生的头脑中是处于割裂、各自孤立的,没有内在联系。先看时针在什么位置,指着4就是4时,然后再看分针是58分,就写上4:58,不会思考分针与时针的内在联系,这跟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相关。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