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奥数题资料(三)(6)
来源:家长帮论坛淄博站 文章作者:杰为卓荦 2018-03-10 16:35:49
(一)审题;(弄清已知数和未知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用字母表示未知数;(通常用"x"表示)
(三)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四)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五)验算并答题。
一、例题与方法指导
例1. 金台小学学生参加申奥植树活动,六年级共植树252棵,比五年级植树总数的 倍少8棵,五年级植树多少棵?
思路导航:
六年级比五年级植树总数的 倍少8棵,就是六年级的 倍的数少8,等于六年级植树的总数。等量关系是:五年级的 倍-8=六年级的植树总数。
解:设五年级植树x棵,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验算:把 代入原方程
左边
右边=252
左边=右边
是原方程的解。
答:五年级植树208棵。
例2. 一瓶农药700克,其中水比硫磺粉的6倍还多25克,含硫磺粉的重量是石灰的2倍,这瓶农药里,水、硫磺粉和石灰粉各多少克?
思路导航:
这是道比较复杂的"和倍应用题",硫磺粉和水有直接关系,硫磺粉和石灰也有直接关系,因此应设未知数硫磺粉为x克。水的重量是硫磺的6倍还多25克,也就是(6x+25)克,石灰的重量就是硫磺粉的重量除以2,也就是 克。等量关系式表示为:
水+硫磺粉+石灰=农药重量
解:设硫磺粉的重量是x克,那么,水的重量是( )克,石灰重量是 克。根据题意列方程,解。
验算:把 代入原方程
左边
右边=700
左边=右边
是原方程的解。
例3. 两袋米同样重,第一袋吃去18千克,第二袋吃去25千克,余下的第一袋刚好是第二袋的2倍,两袋原来各有多少千克?
思路导航:
题中告诉我们原来两袋大米同样重,解答时可以设两袋大米原来各重x千克,第一袋剩下的则是 千克,第二袋剩下的则是 千克。根据题意,第一袋剩下的大米是第二袋剩下的2倍,也就是说,如果把第二袋剩下的扩大2倍就和第一袋剩下的相等。
解:设两袋大米原来的重量各为x千克,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验算:左边
右边=32-18=14
左边=右边
x=32是原方程的解
答:两袋大米原来各重32千克。
二、巩固训练
1. 李红看一本小说,上午看了60页,相当于下午看的页数的 又4页,李红这天共看了多少页小说?
思路导航:
这道题和求的问题是这一天共看了多少页小说。题目中已知上午看了60页,所以,只要求出下午看的页数,就可以了。题目中明确告诉了我们等量关系即"上午看了60页,相当于下午看的页数的 又4页"。
等量关系:下午看的页数× +4=上午看的页数
解:法(一):设下午看了x页。
60+64=124页
答:这天共看了124页。
解:解法(二):这一天共看了x页。
答:这一天共看了124页。
2. 已知一个长方形的长是20米,如果把它的宽减少4米,新得到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想法于原来长方形的面积的 ,原来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思路导航:
这道题的所求问题是求原来长方形的周长,而题目中明确告诉了我们等量关系即"新得到的长方形的面积相当于原来长方形面积的 。"如果没有原来长方形的宽为x米,原来长方形的面积就是20x平方米;新的长方形的宽就是(x-4)米;新的长方形面积就是 平方米。
等量关系:原长方形面积× =新长方形面积
解:设原长方形的宽是x米
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答:原来长方形的周长是68米。
3. 两根绳共长90米,已知第一根绳长的 等于第二根绳长的 ,求两根绳各长多少米?
思路导航:
解答时,首先抓住题目中的等量关系"第一根绳长的 等于第二根绳长的 "再根据第一根绳长为(90-x)米,就可以列出方程。
等量关系:第一根绳长× =第二根绳长×
解:设第一根绳长x米,第二根绳长( )米,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90-50=40
答:第一根绳长50米,第二根绳长40米。
三、拓展提升
1. 甲乙两个粮仓共有粮食55万千克,如果甲仓运出 ,乙仓运出6万千克,则甲乙两仓存粮相等,甲、乙两仓原来各存粮多少万千克?
解:设甲仓原有粮食有x万千克,则乙仓原有粮食( )万千克。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55-35=20
答:甲仓原有35万千克,乙仓原有20万千克。
2. 用5千克含盐20%的盐水,如果把它稀释为含盐15%的盐水,需要加水多少千克?
解:设需要加水x千克。
答:需要加水 千克。
3. 有甲、乙两筐苹果,如果从甲筐取10千克放入乙筐,则两筐相等;如果从两筐中各取出10千克,这时甲筐余下的 比乙筐余下的 多5千克。求两筐苹果原来各多少千克?
解:设乙筐原有苹果x千克。
40+20=60
答:甲筐原有苹果60千克,乙筐原有40千克。
4. 同学们到郊区野炊。一个同学到老师那里去领碗,老师问他领多少,他说领55个。又问"多少人吃饭",他说:"一人一个饭碗,两人一个菜碗,三人一个汤碗。"算一算,有多少人吃饭。
解:设参加野炊活动的人数为x人。
答:参加野炊活动的有30人。
(六) 抽屉原理
如果将5个苹果放到3个抽屉中去,那么不管怎么放,至少有一个抽屉中放的苹果不少于2个。道理很简单,如果每个抽屉中放的苹果都少于2个,即放1个或不放,那么3个抽屉中放的苹果的总数将少于或等于3,这与有5个苹果的已知条件相矛盾,因此至少有一个抽屉中放的苹果不少于2个。
同样,有5只鸽子飞进4个鸽笼里,那么一定有一个鸽笼至少飞进了2只鸽子。
以上两个简单的例子所体现的数学原理就是"抽屉原理",也叫"鸽笼原理"。
抽屉原理1:将多于n件的物品任意放到n个抽屉中,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中的物品不少于2件。
说明这个原理是不难的。假定这n个抽屉中,每一个抽屉内的物品都不到2件,那么每一个抽屉中的物品或者是一件,或者没有。这样,n个抽屉中所放物品的总数就不会超过n件,这与有多于n件物品的假设相矛盾,所以前面假定"这n个抽屉中,每一个抽屉内的物品都不到2件"不能成立,从而抽屉原理1成立。
从最不利原则也可以说明抽屉原理1。为了使抽屉中的物品不少于2件,最不利的情况就是n个抽屉中每个都放入1件物品,共放入n件物品,此时再放入1件物品,无论放入哪个抽屉,都至少有1个抽屉不少于2件物品。这就说明了抽屉原理1。
一、例题与方法指导
相关文章
- 小学1-6年级作文素材大全
- 全国小学升初中语数英三科试题汇总
- 小学1-6年级万博体育app
- 小学1-6年级奥数类型例题讲解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练习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知识点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教案汇总
- 小学语数英试题资料大全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末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中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语数英单元试题整理汇总




